实验动物饮食控制的作用及规范

饮食控制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动物实验控制手段,例如行为训练中的奖励。显然,饮食控制会潜在地影响实验动物福利,但是在自然界中,动物一天都无法获取食物的情况并不少见,所以让实验动物通过“工作”来获取食物奖励也较为合理。只要饮食控制的时间不要超过动物机体自我平衡机制的补偿能力,它们是可以进行正常活动的。

实验动物的饮食控制是指一定时间内的食物剥夺和食物限制,其目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:

1、开展代谢、能量调节的相关研究;

2、开展饥饿的机制和动机的相关研究;

3、将饥饿作为激励措施的行为学研究;

4、改善肥胖或久坐不动的动物的健康状态;

5、开展食物剥夺对老龄化或癌症影响的相关研究;

6、术前饮食控制来预防动物呕吐和误吸。

考虑到不同实验动物的生理特点,饮食控制对不同品种动物的影响是有差异的,特别是在进行动物行为改造研究过程中,我们需要关注实验动物种属特异性。

小鼠和大鼠:多数大小鼠喜欢在黑暗周期内进食,而且有些品种/品系习惯不停地吃(如Sprague‐Dawley, Long‐Evans hooded),所以在进行自由采食时,体重数据可能很难稳定。考虑到啮齿类动物在黑暗周期中更加活跃,应在此期间给它们提供有限的食物。

仓鼠:饮食量的灵活度有限,不能通过增加食物的量来弥补食物营养的不足。

豚鼠:可能比其它啮齿动物更难改变食物类型,需要更偏好的食物,因为一些研究人员发现使用常规食物作为正向强化时存在问题。

非人灵长类动物:由于个体之间的代谢需求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,所以需要更个性化的方案。在最初的训练中,减轻自由进食动物的体重是有必要的,建议使用正向强化,例如提供果汁作为奖励。

对于实验动物的使用机构,我们建议在机构层面制定饮食控制的相关指导原则或者操作方法,包括限定饮食控制的实施流程、时间等。如果在研究中,饮食控制超出了机构规定的允许范围,在实施该操作前需要获得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,比如在动物使用申请方案中注明饮食控制的方式和持续时间、科学解释实施该操作的原因、相应的人道终点设定(安乐死、兽医干预或从实验中移除)、动物的监护方法和频率等等。

如果需要改变食物的种类,应在动物使用申请方案中注明其与标准食物的偏差,除非有科学的解释,食物的营养组成和适口性应有利于实验动物的健康。当然,为了确认饮食控制的合理水平,我们必须了解实验动物正常的采食量;同时,应考虑其生理阶段(发育期、繁殖期、成年期等)及健康状况,以保障实验动物的基本营养需求。

标签:实验动物 上一篇: 下一篇:
展开更多

loading...
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