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我被小鼠咬了

很多做小鼠实验的人都有过被小鼠支配的恐惧—-今天又被小鼠咬了!!!

被咬后,也都曾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:

不去:不存在得狂犬病的,疫苗太贵老板还不给报销!

纠结:该不该去注射狂犬疫苗呢?

去:万一得了狂犬病就完蛋了!

被小鼠咬了之后,到底该怎么办?要想回答这个问题,咱们就显得了解一下狂犬病。

狂犬病(rabies)是狂犬病毒所致的人兽共患传染病,人-狂犬病主要通过患病动物咬伤、抓伤或由粘膜感染引起。传染动物主要是犬、其次是猫以及其他动物。

全世界每年约有5.9W人因狂犬病死去,而中国的病例数量稳居世界前三!人患狂犬病后的致死率几乎接近100%!正因为狂犬病毒的强致命性令有被动物咬伤经历的人紧张不已。(不过也正是因为狂犬病毒的强烈致死性,导致狂犬病注定不能大规模传播)

引起狂犬病的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(Rhabdoviruses),狂犬病毒属(Lyssaviruses),呈子弹状或者试管状,直径75-80nm,长180nm,病毒中心为单股负链RNA病毒,有核衣壳和包膜。含五种主要蛋白:糖蛋白(G)、核蛋白(N)、转录酶大蛋白(L)、磷蛋白(P)和质蛋白(M)。

现已证明,狂犬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是蝙蝠,而且狂犬病毒也是唯一一种可以让蝙蝠致死的病毒(连埃博拉病毒都不能致死蝙蝠)。

也许是蝙蝠的样子与小鼠比较接近,很多人也认为小鼠也是人间狂犬病的传播者之一。而对大多数科研人员来说,他们的研究对象恰恰就是小鼠,因此,被小鼠咬到后,会不会感染狂犬病毒是科研人员最担心的问题之一。

其实,正规饲养条件下(环境达到清洁级以上要求)的普通实验小鼠(不做人为狂犬病毒感染的实验小鼠)感染狂犬病的风险低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。

虽然狂犬病毒理论宿主包括啮齿目在内,但是根据WHO对北美及欧洲的狂犬病流行地区的啮齿动物检测显示,此类动物极少感染狂犬病毒,更不参与该疾病的流行与传播。

另外,狂犬病毒并不具备在实验动物生存环境传播的条件,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并不强,实验动物环境中使用的一般的消毒手段,如高压高温、紫外线照射都可以使它失去活力。更何况,我国实验用大小鼠很早就取消了普通级实验动物等级,狂犬病毒很难因意外进入到实验动物环境。

因此,如果咬你的小鼠满足以下条件,被咬后是不必注射狂犬疫苗的:1、小鼠来源清晰;2、环境为国家标准的SPF级环境;3、小鼠所在地不是狂犬病高发区;4、小鼠本身从事的是非病毒类感染实验。

当然,为了自身的安全,实验过程中不被动物伤到才是最重要的。一旦被实验动物咬到,也需要有正确的处理方法,避免因咬伤被其他病菌感染。

  1. 轻微的擦伤,无出血或出血量较少,彻底冲洗,生理盐水或75%酒精、双氧水消毒处理伤口即可。
  2. 出血量较大的贯穿伤、重度大面积咬伤及自身免疫力低下的同学,必须彻底冲洗,然后用生理盐水或75%酒精、双氧水消毒处理伤口,对受创较大的伤口进行缝合,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其他病菌感染。

最后,如若实在担心自身感染风险,去打狂犬疫苗也不失为一种自我心里安慰和彻底杜绝隐患的方式!

本文转自实验动物+ 第47期

标签:实验鼠 上一篇: 下一篇:
姓 名:
邮箱
联系方式
留 言:
展开更多

loading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