狨猴维生素D3缺乏症及饲料营养须知

狨猴由于其自身生理特点所致,在饲养过程中易出现维生素D3(以下简称VD3)缺乏而引起的骨营养不良。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紊乱、跛行、拱背、尾椎变形、面骨和四肢关节增大等,往往由于饲养人员对其生理特点认知不足,容易误诊或治疗不当,使狨猴病情加重,最终导致死亡。

一、病因及发病机制

新大陆灵长类动物与亚洲和非洲灵长类动物有所不同,亚洲和非洲灵长类动物可利用植物性食品中的VD2,将其转化为VD3,所以日照充足的情况下,不会出现VD3缺乏的现象;中美和南美洲灵长类动物则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取VD3,而只有动物蛋白和鱼肝油当中才含有丰富的VD3。由于VD3促进小肠对钙、磷的吸收,同时也促进破骨细胞区对钙、磷的吸收。所以,机体一旦发生VD3缺乏,即使饲料当中含有丰富钙质,但由于吸收不良,仍然会导致机体缺钙,最终造成动物的骨营养不良。

二、临床症状

早期呈现食欲减退、消化不良、活动量减少,后期可出现后肢功能障碍、尾椎骨变形、拱背,口腔无法闭合等症状。同时,伴有严重的消化机能紊乱,往往出现便秘,或便秘与腹泻交替,但以便秘较常见。

幼年狨猴,尤以棉冠狨发病较多。由于幼年动物对VD缺乏极为敏感,所以表现出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;成年狨猴的症状发展较慢,多呈现拱背站立,后肢颤抖及机体功能障碍等。

三、诊断

狨猴由于自身不能合成VD3,必须从动物性食品中获得,所以首先可根据其日粮饲料的成分来判断。同时,结合临床症状,后肢功能障碍,骨骼变形,往往不难作出诊断。但必须特别注意,由于在整个病程中,往往表现出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,动物可最终死于便秘,所以很容易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而延误病情诊治。

鉴于此,可结合X射线检查,幼年狨猴会发生佝偻病,表现为骨密度降低,若发现骺变宽及不规则,可证实为佝偻病;成年狨猴多表现为纤维素性骨营养不良,骨骼脱钙后,被纤维组织代替,骨质疏松呈石棉状和纤维化,尾椎骨皮质变薄,皮质和髓质界限不清

四、治疗和预防

由于狨猴的缺钙是VD3缺乏引起,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:

1.对病猴立即采用VD3和钙剂治疗。可肌注VD3注射液3万单位/次,每周一次,也可口服骨化三醇。同时补充钙剂,如口服葡萄糖酸钙。对病情严重或疗效较差者,可酌情配合使用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,肌注,2.5~5mg/次,每两周1次。疗程的长短视疗效及不良反应而定。

2.调整饲料配方,增加动物蛋白和鱼肝油,预防VD3缺乏。建议更换狨猴专用饲料(按新大陆灵长类动物营养需求配制),可有效防止动物因营养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营养性疾病。

上一篇: 下一篇:
展开更多

loading...

loading...